首页>研究领域

供应链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上)

发布时间:3/11/2021 4:24:41 PM

供应链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上)

家电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征

  1.建立在战略高度上的彼此合作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结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方面良好的协调。对零售业而言,就是要通过信息交易平台,把“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集成和合作为核心”,实现供应链网络各节点的共赢。

  2.基于交易成本最低的分工

  买方市场的形成,加上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零售企业凭借自己在市场上的特殊地位,依靠连锁经营的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了供应链的核心。各节点企业必须保证交易成本低、产品传送快,且网链上的企业都有被其他企业认可的核心技术,通过协作分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交易成本,才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3.具有彼此信息共享的交易平台

  建立共享信息平台,零售商把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与上游企业共享,使他们能够实时地把握产品的销售情况,最大程度地使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最终满足消费者期望。如在沃尔玛的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联合计划预测补货系统)中,沃尔玛与供应商共同对商品做出预测,大大降低了预测的偏差及风险,提高了补货反应速度和效率,提升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4.满足顾客期望为核心

  当整条供应链上所有与作业有关的活动都致力于满足顾客期望时,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成功。

 

家电零售业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1.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家电零售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将采购获取和销售支持等物流作业(如产品的采购、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理解供应链管理,这只是狭义上的、不是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供应链管理。且此时的存货流和信息流只是在企业内部实现了集成,并没有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广义上的零售企业供应链已经延伸到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消费者,其存货流和信息流已突破企业的界限,物流管理实现了上游企业和下游顾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一体化。

  2.与供应商的合作欠缺战略高度

  大部分企业对供货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良好,近一半的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基本稳定。供应链结构趋于稳定,但是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管理,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毛利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不断地向供应商进行压价,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公司利润来源之一。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提价,作为对零售商的反击。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

  3.第三方物流失宠、物流系统重置、效率低下

  许多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为了外部联系不陷入被动,都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自备运输工具与仓库,第三方物流却失宠爱,导致物流系统重置或利用率不甚理想,产品有缺货现象频繁。调查发现,产品出现缺货的主要原因并非生产企业自身生产能力问题,而是由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不畅造成。而且,有时甚至出现生产节点产品库存积压,而链条末端的顾客却从零售商那里找不到货物。

 

  4.EDI支撑技术及应用不足

  许多零售企业建有企业内部局域网,但没能实现真正意义的EDI(电子数据交换)。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也有零售企业在零售终端对全部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但在储运和货运单元条码技术几乎闲置,依然实行人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