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领域

物流策划10

发布时间:3/31/2021 11:09:52 AM

“物流策划”专题系例报道,定位于反映物流全产业链领域里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为“物流策划”学科建设服务,提高中国“物流策划”研究与应用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物流策划”理论体系,反映物流全产业链领域里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为“物流策划”学科建设服务,提高中国“物流策划”研究与应用水平,发展中国特色“物流策划”理论体系,这是历经22年专注物流行业的实践理论研究与逾500个案例实战应用的结晶。

物流策划10

丝绸之路古今传承历史的记忆

遥望千年,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商旅络绎的盛况和海上千帆交错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以“骆驼和宝船”创造了世界地区性大交流、大发展、大繁荣。

1.古代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古今传承,丝绸之路多元文明。

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农耕与草原、人类与自然等领域,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2)张骞出使西域

汉朝,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出了心腹大将(27岁)张骞(张骞是汉代人<前164年―前114年>,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为使者,出使西域。其间过了十一年种种磨难存活下来。穿越了茫茫大漠,翻过了高原雪山,到达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拜访、游说。意外的收获了不少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公元前119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与周边国家交好,西域诸国派出使者来汉表达友好,为大汉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着卓越贡献。


图1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中物策绘制)

(3)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因为西运的货物中以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丝绸之路此名。

 (4)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时期张骞就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唐代初期(618年到714年)绘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世王者皆称博望侯,以为之于国外,外国由此信心”,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画再现了张骞的功绩。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

(5)张骞出使西域画图。

北壁《张骞出使西域》画图讲述的是霍去病在攻打匈奴胜利后获得了两个“祭天金人”,于是汉武帝建造了“甘泉宫”供奉这两个“祭天金人”。张骞赴西域,画面中汉武帝骑在马上,群臣持伞盖相随与张骞告别。张骞一行人马穿山越岭,长途跋涉已近大夏国,远处城垣在望,城内寺塔林立,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这幅画说张骞出使西域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6)海上丝绸之路起兴。

中国在秦汉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已出现,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南宋和元朝时期航海技术的突破和经济贸易的空前需求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海上丝绸之路主分为东线和西线两条线。东线是向东直抵朝鲜半岛和日本。西线是向西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通过丝绸之路,沟通了当时沿途36个国家的商品与文化交流。


2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绘制的张骞出西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7)宋元时代贸易活跃,商船扬帆万里。

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贸易和文明交流也改变了历史。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711日),人数据载有27800人。〖第七次〗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722日)返回南京,人数据载有27550人。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物,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都搭乘他们的船只来访中国。中国郑和率领船队,访问了30多个南亚和非洲的国家和地区。


3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示意图(中物策绘制)

(8)郑和七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从郑和与达·伽马和哥伦布的远行对比中,说明因不同的背景、目的和影响,其结果与性质则迥异。明成祖的中国的天下观与中国传统的协和万邦对外思想,郑和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七次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贯彻和体现了华夏文明天下观的伟绩,永载世界史册。

9)激发了这古老而又崭新道路的无限活力。

从曾经的世界版图上,到打开当今的世界地图,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次激发了这古老而又崭新道路的无限活力。“一带一路”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的中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中外交流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寻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积极的国际战略思想。

2.“近代丝绸之路”不可忽略

“近代丝绸之路”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和内涵三大义项,交通线路是其基础。丝绸之路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古代,二是当代。历史研究员王健认为“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对近代特别是晚清民国的中西交通,特别是古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发展变迁极其密切的关联,从古代到当代,承先启后的节点是近代。如果忽略近代的研究或梳理就会断层。承先启后的应是近代,“丝绸之路”的命名、探险、考察、复原、研究等,都是近代开始的。

(1)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为“丝绸之路”。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77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亲历旅行记》中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命名的,根据吴凤鸣(中国早期地质学史)的研究,是在1882年出版的第二卷中提出,“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为‘丝绸之路’”的,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概念特指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后而形成的以丝绸贸易为主交通线路,时段局限在两汉。

(2)“丝绸之路”的概念不断证明、丰富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命名是近代开始的,不能忽略。今天的“一带一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发展变迁有着紧密关联。1910年,德国史学家赫尔曼从文献角度重新考虑“丝绸之路”的概念,在其《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丝绸古道》书中提出:“中国应该把这个名称的涵义延伸到通往遥远的叙利亚的道路上”。把丝绸之路的西端定在叙利亚,则是因为张骞通使西域不久,中国丝绸就沿着丝绸之路运到了罗马帝国境内。并提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由中国与中亚和印度、罗马,延伸至叙利亚,这是丝绸之路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后来的外国探险家如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和科兹洛夫、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斯坦因、德国的勒柯克、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等,相继在古丝绸之路上探险,发现文物古迹,不断证明、丰富、发展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3)新中国对“丝绸之路”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学者对“丝绸之路”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先是以译介外国学者的著作为主。1979年中亚文化协会成立、1982年-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编纂《中亚文明史》、1987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计划”组织“丝绸之路综合考察”,这三大活动推动了中国“丝绸之路”研究的热潮。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经过上面所述三次活动的推动到国际活动中去。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广东阳江“南海一号”〗1987年被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阳江市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千年不腐的海底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以及从船里打捞出的10多万件瓷器、金器、玉器等。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贸船。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构成。〖泉州宋代古船〗,1974年夏天,一艘沉没在泉州湾后渚港的古代木帆船被发掘出来,沉船出土物和科学考证表明这是13世纪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它揭开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宋代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十分发达,而造船技术在同一时代领先于世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的考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活动等,都极大促进国内丝绸之路研究,“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这与中国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开展是分不开的。

3.“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河南省4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00平方千米,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00平方千米。三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项目,全长5000千米。

(1)“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

申遗合作从六国到三国,从1998年启动,2006年8月达成了联合申遗的共识,2007年4月五国通过了“丝绸之路”概念文件,2009年成立了申报协调委员会,2011年底申遗进行重大策略调整,2011年12月三国联合申报,2013年,三国确定申遗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文本历时7年多,2014年在卡塔尔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由中哈吉三国联合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活动。

(2)“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中国成功的秘诀,把西方的现代化性成功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了。为尊重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的知识产权,中国没有沿用“丝绸之路”概念,而是用了今天非常中式化的说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带”指“经济带”,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开放,“路”指“海上丝绸之路”,中文里“路”往往与“道”相连,称“道路”,预示着宽广的经济带和很多条道路;古丝绸之路开启于中国,既是有东方的路,又是有西方的路,“一带一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

4.新时代“丝绸之路”跨越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主要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线。西线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途经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北非,通达欧洲。东线将不仅直抵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而且可以到达北美大陆和拉丁美洲;随着北极环境变化和北极航道的开通,甚至可以通过北极航道,抵达欧洲和北美大陆东海岸。南线将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东南亚抵达南太平洋国家,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自然延伸。

 

(未完待续,请看下期)


扫一扫,关注我们